快趣直播免费版app下载 - 快趣直播app大全下载最新版本免费安装软件

動力鋰電池安全研究新星許駿:做研究就要有股軸勁兒

時間:2017-06-13 21:19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俊儀 喻思孌
點擊:
 
  國家“青年千人”、博士生導師、20多人團隊的負責人、國際上動力鋰電池安全研究的冉冉新星……如果不是聽許駿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暢談自己的研究,很難把眼前這位30歲出頭的陽光大男孩與這些標簽聯(lián)系起來。
 
  2014年美國博士畢業(yè)后,許駿受聘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時剛滿30歲,在一些人看來,他是幸運兒。但他說:“做科研沒有捷徑,任何工作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做出來的。”
 
  認定有意義,就會一直鉆研下去
 
  對待科研,許駿有一股“軸勁兒”,只要他認定有意義,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就會一直鉆研下去。自從11年前他開始研究生學習生涯以來,就是他的科研“主旋律”。
 
  許駿發(fā)表的第一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文章是關于汽車碰撞中的行人保護問題。他希望通過試驗與計算機仿真模擬方法,重構人車碰撞現(xiàn)場,從而為汽車設計提出建議,將汽車碰撞時對行人的傷害降到最低。
 
  當時,人車事故的再現(xiàn)問題是一個棘手的研究領域,可供借鑒的資料和研究數(shù)據(jù)很少。“一開始,我像只無頭蒼蠅一樣,相關文獻很少,理論模型、數(shù)值計算失敗了很多次,沒有一點進展。”許駿說。
 
  許駿沒有因暫時的挫敗而放棄,他在圖書館翻遍了相關領域的書籍,向力學專業(yè)的同學取經(jīng),終于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
 
  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時,許駿發(fā)表了7篇SCI收錄論文。由于汽車工程是一門偏重應用型的工程學科,很難發(fā)表關于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論文,發(fā)表7篇有分量的論文已經(jīng)非常了不起,足以保證他找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但他此時想到的是自己的不足。
 
  “汽車碰撞的很多問題本質是力學的,而我在這方面的知識很缺乏。”許駿說,“如果不補上這塊,日后研究就無法進一步推進。”
 
  為了突破研究瓶頸,剛剛畢業(yè)的許駿再啟征程,橫跨太平洋,師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力學教授陳曦博士。在那里,他系統(tǒng)鉆研了納米流體在沖擊載荷下的新穎的流體行為,同時也逐漸找到了把力學和汽車工程研究結合起來的研究思路。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幫助下,許駿回國后組建了自己的研究團隊。他認為,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首要之事是要獨立開展研究,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成績以及研究方向中,要探索新領域。
 
  “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將是大勢所趨,其技術核心在于鋰電池。但目前,學界對碰撞環(huán)境下鋰電池安全問題關注不夠,而這方面很值得關注。”許駿說。
 
  彼時,汽車工程研究領域有一些熱點方向較為容易發(fā)表論文或受到項目資助,部分研究者轉而跟著熱點走。而鋰電池安全研究還未成氣候,國際上的研究者很少。許駿扎進這個陌生的領域,經(jīng)過一年多的探索,帶領團隊取得了國際矚目的成果。
 
  “國外團隊探索了準靜態(tài)下鋰電池的安全性,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研究鋰電池在‘多物理耦合條件下’的沖擊安全性問題,更接近電池碰撞的實際情況,也更有應用價值。”許駿說。
 
  短短3年,許駿團隊已在該領域國際頂尖的SCI雜志上發(fā)表了6篇文章,成為該領域最為活躍的科研工作者之一。“有一次參加年度世界機械工程師學會,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會議手冊上指著我的名字,表示就是為了聽我報告而來的。”許駿說。
 
  不看重“帽子”,最在乎研究質量
 
  博士后出站就破格戴上了教授的“帽子”,帶研究生獨立做研究,許駿看似一帆風順的科研生涯背后,承擔了少為人知的壓力和煎熬。
 
  “剛回國,一沒錢,二沒人,三沒項目。僅有的一臺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用的服務器,當時還是磨破嘴皮,從中關村老板那里賒賬拿回來的。”2014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許駿經(jīng)歷了一段論文發(fā)表的低潮期。“當時我也焦慮,但科研、文章不是你焦慮就能做出來的,還得踏踏實實去做。”許駿說。
 
  為了維持團隊的運轉,許駿在鉆研問題的同時,還到處找工程項目反哺還未受資助的基礎研究。那時候,再小的項目,他都想方設法接來而且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漸漸地,他用出色的工作征服了項目方,一個又一個項目接踵而來。
 
  如今,許駿的研究得到業(yè)界的認可,一些大的整車主機企業(yè)甚至國外的企業(yè)也找上門來主動要求合作,科研資源增多,團隊運轉越來越好。但他一直堅持做科研的原則:不追熱點,要做有長遠的研究,認定了要做就要做精。
 
  讓許駿自豪的是,自己在清華讀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有關“人車事故再現(xiàn)新方法”的論文至今仍被人不斷引用。“好的研究不會隨著研究熱點的遷移而淡化,反而會歷久彌新。”
 
  科研工作步入正軌,許駿依舊保持十足的拼勁兒,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年就休息幾天。“別人可能看重的是‘帽子’,我在乎的是自己研究的質量。只有付出時間,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
 
  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別人對自己學生的稱贊
 
  當老師,許駿樂在其中。他說自己身上有當老師的基因。從最初只有1名研究生,到現(xiàn)在帶領一個從本科生到博士的20多人團隊,對如何當好老師,許駿有獨到的心得。
 
  “我培養(yǎng)學生,一開始就會告訴他們要想清楚未來想干什么。畢業(yè)后想工作的,我會側重安排他跟一些工程項目,多與企業(yè)接觸;想繼續(xù)深造的,則會對實驗要求更高,重點傳授做科研的方法。”許駿說。
 
  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許駿都是親力親為。學生評價許駿是“接地氣”的教授。他重視教學生實操性強的技能,怎么提問題、怎么寫論文、怎么做研究,許駿會由小及大,由點及面,手把手耐心教導。
 
  “我認為評價一個老師最重要的是看他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當前,整體環(huán)境存在著科研評價過于量化、科研人員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大學首先要教書育人、傳道解惑。”許駿說。
 
  許駿認為,評判科研產(chǎn)出相對容易,3-5年就可看出科研水平;但培養(yǎng)學生是慢功夫,10-20年才可見成效。而學生是未來,知識沒有傳承,何談創(chuàng)新?對于大學老師而言,培養(yǎng)學生應該放在首要位置。“我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別人對我學生的稱贊。”許駿說。
(責任編輯:admin)
文章標簽: 鋰電池 動力電池 許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電池聯(lián)盟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wǎng)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電池聯(lián)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
QQ:5032046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猜你喜歡
  • 行業(yè)低調大佬,市值超2000億,要把家鄉(xiāng)打造成中國鋰電池之都

    根據(jù)業(yè)內分析人士評估,在鋰電池板塊中,到2020年底,寧德時代的盈利能力只排在第九名。而億緯鋰能的盈利能力,在鋰電池板塊中排第三。
    2021-06-09 10:17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四十余載 致力于我國鋰電池研究

    在我國的電池材料領域,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在國內首先研制成功鋰離子電池,解決了鋰離子電池規(guī)�;a(chǎn)的科學技術與工程問題,實現(xiàn)了鋰離子電池的產(chǎn)業(yè)化。
    2020-11-20 11:31
  • 魏建軍的“動力電池夢”

    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仍在寒冬中掙扎,作為上游核心供應鏈,國內動力電池產(chǎn)業(yè)的演變也逐漸撲朔迷離。
    2019-12-18 11:34
  • 鋰電池史話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fā)領域作出的貢獻。
    2019-10-18 15:36
  • 執(zhí)磷酸鐵鋰電池 弄潮新能源產(chǎn)業(yè)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馬紫峰教授團隊經(jīng)過15年的努力,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技術體系,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工程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019-01-31 09:46
  • 上海學者創(chuàng)新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工程科學 助推新能源產(chǎn)業(yè)技術變革

    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馬紫峰教授團隊與比亞迪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制造及其應用過程關鍵技術”榮獲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01-09 09:15
  • 比亞迪動力電池的絕地反擊

    如果沒有曾毓群的攪局,王傳福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能還會繼續(xù)坐享老大的福利。2017年被寧德時代曾毓群搶走第一寶座之后,比亞迪王傳福的神經(jīng)被深深的刺激到了。他要在熟悉的戰(zhàn)場上找回丟失的一切。
    2018-09-14 09:56
  • 崔光: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體系應用基礎研究

    萬米深海下壓力巨大,一根鋼管都會被壓扁壓爆。而讓處于深海的電池正常輸出能量,持續(xù)為海下工作提供能源則是一件難題。上周公布的 2017年度青島市科技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項目——“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體系的應用基礎研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2018-07-04 14:33
  • 研發(fā)水系鋅電池 香港高校挑戰(zhàn)鋰電池“霸主”地位

    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支春義(中)帶領李洪飛(左)、唐子杰(右)等博士生研究出一種水系鋅電池。圖為三人分別手持封裝后的鋅電池以及用來制造兩個電極的二氧化錳材料和鋅片。
    2018-06-29 14:57
  • “碳”究者楊全紅:給鋰電池來場大瘦身

    科研有時很簡單,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高深。科學家要做的往往是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正的學術問題,捅破那層窗戶紙,從而打開一扇窗,望見更遠的風景。 四月芳菲,校園里的海棠爭相盛開,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楊全紅的科研事業(yè)也
    2018-05-02 15:00
專題
相關新聞
  • 行業(yè)低調大佬,市值超2000億,要把家鄉(xiāng)打造成中國鋰電池之都

    根據(jù)業(yè)內分析人士評估,在鋰電池板塊中,到2020年底,寧德時代的盈利能力只排在第九名。而億緯鋰能的盈利能力,在鋰電池板塊中排第三。
    2021-06-09 10:17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四十余載 致力于我國鋰電池研究

    在我國的電池材料領域,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在國內首先研制成功鋰離子電池,解決了鋰離子電池規(guī)模化生產(chǎn)的科學技術與工程問題,實現(xiàn)了鋰離子電池的產(chǎn)業(yè)化。
    2020-11-20 11:31
  • 魏建軍的“動力電池夢”

    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仍在寒冬中掙扎,作為上游核心供應鏈,國內動力電池產(chǎn)業(yè)的演變也逐漸撲朔迷離。
    2019-12-18 11:34
  • 鋰電池史話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fā)領域作出的貢獻。
    2019-10-18 15:36
  • 執(zhí)磷酸鐵鋰電池 弄潮新能源產(chǎn)業(yè)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馬紫峰教授團隊經(jīng)過15年的努力,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技術體系,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工程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019-01-31 09:46
  • 上海學者創(chuàng)新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工程科學 助推新能源產(chǎn)業(yè)技術變革

    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馬紫峰教授團隊與比亞迪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制造及其應用過程關鍵技術”榮獲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01-09 09:15
  • 比亞迪動力電池的絕地反擊

    如果沒有曾毓群的攪局,王傳福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能還會繼續(xù)坐享老大的福利。2017年被寧德時代曾毓群搶走第一寶座之后,比亞迪王傳福的神經(jīng)被深深的刺激到了。他要在熟悉的戰(zhàn)場上找回丟失的一切。
    2018-09-14 09:56
  • 崔光: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體系應用基礎研究

    萬米深海下壓力巨大,一根鋼管都會被壓扁壓爆。而讓處于深海的電池正常輸出能量,持續(xù)為海下工作提供能源則是一件難題。上周公布的 2017年度青島市科技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項目——“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體系的應用基礎研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2018-07-04 14:33
本月熱點
歡迎投稿
聯(lián)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發(fā)送郵件時用@替換#
電話:010-53100736
在線投稿
企業(yè)微信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