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聯盟網訊 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和通用汽車全球研發(fā)中心合作,研究了電池硅負極的熱處理技術,解決充放電時硅負極體積收縮膨脹率過大的問題。
新一代的電池技術,可以生產出穩(wěn)定的小體積,長續(xù)航電池,除了方便小型可穿戴設備安裝,也能用于電動汽車。陳忠偉(音)是一名滑鐵盧大學的化學工程師教授,也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他帶領的一組研究生團隊所做的研究,據說可以大大提升電池的性能表現和使用壽命,遠超市面上的鋰離子電池。這一研究成果已經被刊登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研究人員如何做到減小電池體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長續(xù)航?答案是,他們使用了硅作為電池的負極材料并解決了材料弊端。
在理論上,硅材料的比容量要遠大于石墨材料。比容量數值的高低直接體現了單位重量電池所能放出的電量。目前商業(yè)化鋰離子電池廣泛使用的負極活性材料為石墨,比容量約為360mAh/g�;F盧大學選擇使用的硅材料理論比容量達到了4200mAh/g,是石墨的10倍以上。陳忠偉表示,這意味著一輛電動車的單次充電續(xù)航可達500公里,并且比現在的電動車電池更小更輕,可以為車身減重。
但是將硅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嘗試并不在少數,至今未能廣泛應用的原因在于一些技術難關。我們知道,電池負極材料和電池的安全性也有很大的關聯,而硅負極材料的短板在于——安全性較差,充放電的體積變化極大。每一次充放,硅材料體積收縮膨脹率高達300%。每一次體積的增大和減小都會形成裂紋,降低電池的表現性能,造成短路,并且最終導致電池停止工作。
滑鐵盧大學研究人員在使用硅材料研發(fā)電池的過程中要集中解決的也是這個問題。陳教授的的團隊和通用汽車全球研發(fā)中心合作研發(fā)了硅材料電極的熱處理技術,可以把充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減小到最低,從而提高電池的表現和鋰離子電池循環(huán)充放電的過程。這種熱處理技術創(chuàng)造了獨特結構的硅負極,隨著電池能量容量的提升,可以把充放電循環(huán)增加到2000次。
硅負極電池是陳教授的一個研究課題,他表示這項電池技術具備了商業(yè)量產的可能,研究團隊希望在明年之前看到新電池進入市場。他帶領的團隊研究的主要項目包括用獨特的納米材料研發(fā)新一代清潔、可持續(xù)能源技術。此外他們還關注包括金屬空氣電池、鋰硫電池和各種類型的液流電池。
點評: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技術攻關困難以至于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各大車企以及研究機構一直在電池領域苦苦研究,希望打破電池技術的“魔咒”,石墨負極,硅負極,金屬負極,材料學家在鋰電池革新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元素周期表幾乎全數被塞進這個神秘曲奇,然而穩(wěn)定可靠的產品呢?
(責任編輯:adm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電池聯盟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電池聯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
QQ:503204601
郵箱:[email protected]